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介绍 >>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
时间:2020-05-13

专业:土木工程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专业标签4E1M:4E(Engineer)为设计工程师、技术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1M(Manager)为管理骨干。

旨在为地方建设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熟悉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可胜任4E1M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土木相关的领域中从事各类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工作,并逐步成长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本专业对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目标预期是:

目标1:掌握行业宽口径知识,具有了解、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目标2:掌握专业厚基础知识,具有理解、研究、提出解决土木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

目标3:掌握跨行业核心知识,具备解决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4E1M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4:掌握哲学人文社会知识,具备职业综合素养和工匠精神。

二、就业前景:从事各类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工作,并逐步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或管理骨干。

三、核心课程:土木工程制图、BIM技术应用、结构力学(二)、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经济学、工程质量与质量管理、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

四、专业优势:

  2016年立项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及福建省应用型转型项目,2017年立项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建设,2018年立项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建设,2020年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项(福建省民办高校唯一),2021年土木水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学科。依托智能监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结合BIM和数字孪生等现代化技术,精准对接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培养工程建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复合型智能建造工程师人才。

五、专业特色:

  开办20年,学生培养质量在全国应用型大学中名列前茅,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实现企业教师进课堂,入学就意味着优质就业。建立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校企联合体,是有效实现场景化育人的重要推手。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行业与教育资源深度整合,建设以智慧测绘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能力的空地一体航测建模中心、以数字孪生工程安全智能监测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数字孪生工程安全监测中心、以装配式低碳建筑系列产品研发为导向的装配式低碳建筑体系工程中心、以图形引擎技术开发与BIM协同设计平台为标志的BIM协同设计工程中心。积极承接无人机地形图测制、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工程智能安全监测等工程项目,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学生在工程中心进行学习实践、参与竞赛、创新创业。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使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具有掌握智能技术的新型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转化教学成果,使实践性教学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以学科竞赛和工程实践项目为出口,整体提高数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引领行业发展,应对新兴业态挑战。

主办第十六届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师范中心学术交流

学生在空地一体航测建模中心学习

 

六、师资力量 :

  专业教师18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45岁以下教师占82%,双师型教师占90%, 其中包括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等。获批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省级重大教改项目5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

 

序号

姓名

职称

所授课程

标志性成果(近三年论文、课题、获奖)省级以上

1

谭立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智能建造概论与工程伦理

智能建造学院院长,获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荣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类),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超高层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之一,中国建筑业《施工手册》(第五版、第六版)主要编著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咨询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2

欧建良

教授

工程测量

智能建造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C类),同济大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后出站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

国际摄影测量遥感学会(ISPRS)、国际光电工程协会(SPIE)、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会员。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Remote Sensing、Photogrammetric Record、IJ of Remote Sensing、Signal、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等SCI期刊审稿人。发表论文近30篇(8SCI/16EI),申请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973/国家重点研发子项目3项、博士后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省教育厅教改3项。

3

程怡

副教授

建筑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设计等。

智能建造学院副院长,福建省课程思政专家,福建省人社厅职业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参与10项,发表论文13篇;授权专利4项;指导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8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4项。

4

陈建飞

副教授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结构试验等。

土木工程系主任,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福建省人社厅职业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8项,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15项,参与校级教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15篇,获批国家专利8项。指导学生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内的学科竞赛奖项55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10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先进工作事迹,获校级荣誉24项。

5

马国梁

副教授

钢结构

博士,发表论文14篇,SCI检索5篇,EI检索6篇。参与了厦门新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超高层建筑和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商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6

李嘉维

副教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

主持3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专利2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奖若干。2013年至今先后获得阳光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二等奖、阳光学院“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服务育人奖”等荣誉称号。

 

7

郑汉钦

副教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教改论文,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持2项教育厅中青年项目并顺利结题。于2018年荣获福建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并被教育厅授予“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8

刘织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法规,BIM+工程概预算等。

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曾就职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获得福建省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一等奖。

9

王凤

副教授

土木工程材料,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等。

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福建省优秀实验管理工作者。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主持参与省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0项,入选省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1项,发表论文11篇,授权专利40项。指导学科竞赛获奖14项。

 

七、教学设施: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始建于2009年,于2016年11月入选为“福建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验中心由3个试验中心(工程结构试验中心、BIM综合实训中心及无人机实验中心)和22个基础实验室(包括混凝土实验室、水泥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室内实训室、液塑限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三轴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设计室、工程管理专业设计室等)组成,仪器设备品质精良,数量充足,配置合理,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土木学子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平台。

工程结构试验中心

无人机实验中心

BIM综合实训中心

学术成果展厅

八、优秀毕业生:(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十人)

序号

届数

姓名

工作单位

1

2023

黄晨琨

古峰镇人民政府

2

2023

李海飞

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

3

2023

林世烽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4

2023

罗颖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平分公司

5

2022

陈育兴

中建一局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6

2022

李炳烜

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

2021

林儿心

福建省左海科技有限公司

8

2021

李佳佳

厦门同安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9

2020

林滢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10

2020

田梦婷

嘉博联合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